2009年8月9日 星期日

讀哲學的就業問題與哲學事業的前途


學哲學的就業前途問題

師少生多 職業訓練所迷思

大學、甚至研究所是教育、養成,不是職業訓練。真正重要的,是人的品質,不是「他的專長是什麼?」

職場分行迷思
對選系的勸告:「唸你真正有興趣的,唸你所長」,「不要考慮就業市場」,
「通識教育的課最重要;可能的話,修些別科系的課;興趣要去發掘得廣一點」。

如何為將來就業做最好的準備?
1.人格與動力:健全的人格發展,對工作的興趣與態度、溝通合作的能力
2.通才與頭腦:起碼廣度、深度的各方面知識與能力、善於思考、好的判斷
3.學習與改變:學習能力、應變能力、改變、創新的能力

新世紀的世界:
新世紀中工作的一些特徵:
邊做邊學新、邊做邊改進 知識
品質 小眾
就業準備加一條:自訂工作:找適合我的工作,我之比較所長的工作,而非一
味地趕熱門,勉強自已去符合自以為的某一熱門行業的標準、典型。


大部份的畢業生都要進入其他、非哲學專業的行業。這不是很大的一個浪費嗎?

1.正常現象
2.哲學進入社會。這是行道──哲學作用的推廣
3.哲學與社會、文明的互相反饋
4.提昇:多面向
品質的問題
哲學的提昇
人的提昇、 文化的提昇

5.新世界:
經濟富足、「精神」狀況很糟──飽暖思哲學
宗教,是的,但不足
啟蒙時期?

什麼樣的哲學畢業生能迎接這個挑戰,在新世紀中擔負起自己的角色?
1.哲學的自信/謙虛
2.迎接與社會的互動、反饋
3.博學多聞、多能。「吾少也賤,故多能鄙事」


具體建議:
唸哲學也要唸其他學科,最低限度要有一門深入,也要學其他專長。

值得一讀的書:
Don Tapscott:Growing Up Digital──The Rise of the Net Generation
McGraw-Hill 1998; ISBN 0-07-063361-4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