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年8月9日 星期日

財團法人鄭茂根文教基金會

項目名稱
「財團法人鄭茂根文教基金會九十七學年度研讀原文原著獎勵辦法」

工作內容
資助並指導國內各大學人文學(Humanities)研究所學生購買他們最需要的「原文原著」經典書籍。目前的實施範圍為各哲學研究所一年級生。

我們讓同學買書的時間長達半年。從尋求自己的方向,要看哪些書、到書的版本、問老師、問同學、準備一個書單、依優先順序排下來、找書、詢價、怎樣買得又好又便宜…這些學習過程,是研究所教育的基本功。

我們以信、e-mail,偶而以個別的電話,在學理上、觀念上和實務上幫助受獎同學,並籍由同學繳回的所購書書目資料,驗收他們買書的成果良窳。

工作效益
中國自鴉片戰爭全面地被西方衝開門戶,至今傳統文化早已支離,而新的文化片斷淺薄,缺乏內在的創造力與統合。其內在的原因是我們的學術不發達。我們學術之無根,表現在我們重工商、科技而輕社會、人文,尤其是人文。幾千年的古國,今天最弱、最不受重視的是人文。

我們「研讀原文原著獎勵辦法」的意旨就在要提高國內人文學研究教學的水準,從最根本處促升我們的整體學術水準。我們從研究生上下工夫,希望由「原文原著」札實他們的學習基礎。為此我們不是提供一兩名明星式的獎學金,而是及於1/3的研究生,大致是較好較認真的、比較可能真正將來走學術之路的都包括進了。在效果的落實上,不同於獎學金的「給後不管」,我們是一整個輔助教學計劃。國內有志於人文的青年學者,需背負生活的壓力、社會的缺乏鼓勵、甚至是家人的不諒解。「研讀原文原著獎勵辦法」在他們一入研究所之初,除了實質的幫助外,也給了他們一個「吾道不孤」的感覺。

協辦單位
台大、政大、中央、清華、東海、輔仁、東吳、文化等八校哲學研究所

讀哲學的就業問題與哲學事業的前途


學哲學的就業前途問題

師少生多 職業訓練所迷思

大學、甚至研究所是教育、養成,不是職業訓練。真正重要的,是人的品質,不是「他的專長是什麼?」

職場分行迷思
對選系的勸告:「唸你真正有興趣的,唸你所長」,「不要考慮就業市場」,
「通識教育的課最重要;可能的話,修些別科系的課;興趣要去發掘得廣一點」。

如何為將來就業做最好的準備?
1.人格與動力:健全的人格發展,對工作的興趣與態度、溝通合作的能力
2.通才與頭腦:起碼廣度、深度的各方面知識與能力、善於思考、好的判斷
3.學習與改變:學習能力、應變能力、改變、創新的能力

新世紀的世界:
新世紀中工作的一些特徵:
邊做邊學新、邊做邊改進 知識
品質 小眾
就業準備加一條:自訂工作:找適合我的工作,我之比較所長的工作,而非一
味地趕熱門,勉強自已去符合自以為的某一熱門行業的標準、典型。


大部份的畢業生都要進入其他、非哲學專業的行業。這不是很大的一個浪費嗎?

1.正常現象
2.哲學進入社會。這是行道──哲學作用的推廣
3.哲學與社會、文明的互相反饋
4.提昇:多面向
品質的問題
哲學的提昇
人的提昇、 文化的提昇

5.新世界:
經濟富足、「精神」狀況很糟──飽暖思哲學
宗教,是的,但不足
啟蒙時期?

什麼樣的哲學畢業生能迎接這個挑戰,在新世紀中擔負起自己的角色?
1.哲學的自信/謙虛
2.迎接與社會的互動、反饋
3.博學多聞、多能。「吾少也賤,故多能鄙事」


具體建議:
唸哲學也要唸其他學科,最低限度要有一門深入,也要學其他專長。

值得一讀的書:
Don Tapscott:Growing Up Digital──The Rise of the Net Generation
McGraw-Hill 1998; ISBN 0-07-063361-4